(相关资料图)
政府组织多方“逆向招工”并推出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是多向送温暖,体现了责任担当,也契合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战略要求,释放出积极的发展信号,给市场主体和民众注入了信心。
近日,在“农民工第一大省”广东,一股针对劳动力输出大省“逆向招工”的热潮悄然拉开序幕。在广东省人社厅组织下,中山市10家重点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乘着跨省招工专车,奔赴广西贺州、贵港等地招工。(1月11日《经济日报》)
从坐等招工到上门招工、跨省“抢人”,从企业挑劳动者到劳动者挑企业、挑老板。“逆向招工”所体现的不仅是招工形式与“方向”的转变,还有招工姿态与理念的转变。企业放下身段带着诚意和暖意“逆向招工”,彰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渴求,给劳动者创造了更好的就业选择环境,也有利于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能够获得更多用工主动。“逆向招工”实为保用工、稳就业的双向奔赴,能够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比之劳动者到企业所在地碰运气、找机会,劳动者在家门口坐等企业送岗无疑变得更加踏实、从容,且企业定向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具针对性,能给劳动者带来就业选择便利,拓展劳动者的就业视野,也能降低劳动者的求职成本,提升就业岗位供需匹配度和劳动者的选岗成功率。
广东省人社部门组织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跨省“逆向招工”,用政府公信力为招工诚信背书,能够保障招工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给劳动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助于规范招工程序,提升招工质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在企业订单暴涨、亟须补充用工之际,广东人社部门及中山市等地敏锐地捕捉企业的用工需求,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组织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跨省招工,并辅以发放“新招员工奖励补贴”“以老带新”奖励以及“中介机构引工”补贴等政策激励措施,是对企业实打实的关爱和支持,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的难点、堵点、痛点,减轻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对企业保订单、破解“用工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不是简单的招工、用工、应聘关系,而是相互借力和合作关系。广东的企业到外地“逆向招工”,不仅支撑了广东的企业发展,让广东受益,也给劳务输出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务输出地的就业工作。广东省在“逆向招工”的同时,还与劳务输出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人社部门对接、校企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共享用工对接等活动,为招工、就业搭建平台,畅通路径,增加机会,优化环境,而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也精准培养了符合产业需求的大量技能人才,为两地甚至多地的产业发展输送了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务输出地不乏脱贫不久的地区,广东等劳务输入地也即经济发达地区通过“逆向招工”等方式加大面向劳务输出地的送岗招工力度,有助于稳定或提升劳务输出地的就业率,而就业率稳了,民众的收入也就稳了,民生能得到更坚实的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能得到更有效的巩固,乡村振兴就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撑。
政府组织多方“逆向招工”并推出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是多向送温暖,体现了责任担当,也契合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战略要求,释放出积极的发展信号,给市场主体和民众注入了信心。这样的好做法迎合了多方需求,能创造多维价值,实在是多赢之举,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