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面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北京京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诚集团”)工会持续探索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升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职工职业培训与规划高度融合。目前在全集团形成了技术培训、工艺实操与现实工作高度统一、贯通融合的职工职业发展路径。
为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2020年12月,京诚集团以本企业老工匠为主体,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东城区文联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智库,成立“工匠营”和“技委会”。本着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京诚集团搭建培训平台,坚持每周三上午开展理论课程授课,周四下午进行实操培训。截至目前累计40余名老师共开课70余次,授课老师中不乏中国古建专家马炳坚、“瓦石宗师”刘大可等专家,以及各企业技术带头人。课程有以传统建筑瓦、木作及油漆彩绘为主的古建课程,有以结合房屋修缮及安全保障的查房系列课程,也有结合北京传统民俗文化、胡同文化的宣传讲堂。
京诚集团通过建立“红军营”第一培训基地和“清华寺”第二培训基地,努力使基地成为职工们可以依托、依靠的开放性研究和交流平台,让基地起到“工匠创新人才孵化器”“工匠成果主产地”的作用。2021年10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更新研究基地在京诚集团正式成立。当天,京诚集团还在红军营实训基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职工技能比武大赛、古建技艺展示、修缮技艺体验等方式,展示京诚集团“工匠营”实训基地的教学成果,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为老城保护贡献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匠营”实训基地孕育孵化出一批能工巧匠,成为了职工们可以学习技能、提升技术的开放性研究、交流场所。通过“师徒制”,师傅带领徒弟在“做中学,学中做”,“师徒制”成为一种纽带,将两代房管人之间的关系凝聚成事业的传承者。“工匠营”培训囊括了五大项目、7门课程,其中瓦作营造、木作加工、油漆彩绘、水电技术都是房管人赖以生存的手艺。在此基础上,还增添了建筑识图制图、手绘效果图、测绘测量等课程,重在让职工们掌握实操技能。其中,培训课程中的古建筑测绘,把“敕建清华寺”大殿的每一个构件做到精确测量,每一个斗拱的搭建做法,都能判定建筑是否曾经在时间长河中进行过修缮。职工们揣着想法,捋着思路,从图纸到口诀,从理论再到实操,从“知识需求”与“技能供给”两端发力,不仅受益于传统土建工程修缮技艺的学习,更是提升了服务日常百姓零维修的技术本领。截至目前,参与演习及技能培训职工累计达万余人次。
从前“泥腿子”“抹大灰的”“通下水道的”这些对房管行业颇具贬义的词,现在被“小停泥丝缝古建修缮技艺”“一麻五灰地仗十三道工序”“榫卯工艺”“金龙天花彩画沥粉贴金”等传统古建技艺名词所替代,职工在参加培训和实际工作中不仅提升了自身技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种、工作有了更高、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有了职业自豪感。“我们不仅是在修老旧房子,也是在修复北京的胡同文化。”一位职工说。
□本报记者 边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