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国宝的“回家”之路 观点

2023-02-15 21:16:17 来源:劳动午报


(资料图片)

韩熙载夜宴图、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圆明园青铜虎蓥、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圆明园七兽首……这些国宝如今都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从海外回流的中国珍贵文物。《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对这些流失海外文物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解读,深度挖掘有代表性的文物从流失到归来的曲折命运,勾勒描绘出流失文物七十余载“回家”之路的壮丽图卷。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珍贵文物。令人心痛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列强劫掠、盗掘盗凿、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海外。可以说,每一件流失海外的文物,都背负了一段属于国家的屈辱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追索海外流失中国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让一件件曾经失去尊严与荣光的失落珍宝踏上归途、重放光彩,虽然成绩显著,但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路绝非坦途。

作为一道世界性的难题,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面临现有国际公约无溯及力和约束力较弱、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由海外文物市场国掌握、“文物流入国”不愿归还等难点,每一次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都是一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迢迢征途。如我国成功从英国追索的一批三千四百余件走私出境文物,从1996年对英国政府查扣的走私文物提出所有权主张,到1998年追回大部分文物,其中68件走私文物因各种原因长期滞留海外,通过不懈努力促使这些文物于2020年成功回归,追索过程一波三折、险象环生。而圆明园旧藏青铜虎鎣,从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劫掠至海外,到2018年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它的回归之路走过了漫漫百余年。书中所讲述32个国宝回归故事只是众多国宝回家的一个缩影,背后所呈现的是一条辗转曲折、令人动容的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

与漂泊海外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文物相比,这些回归的国宝无疑是幸运的。在它归来的身影背后,是一个国家不懈的努力,也离不开爱国人士、社会团体、爱国华侨以及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

第一次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第一次敦促外国机构退藏返还被盗文物……70余年来,我国通过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而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和海外流失文物追讨力度,积极加入国际公约体系,主导制定文物返还国际性规则、上线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强大的国家是推动国宝回归最坚实的后盾,我国不仅成功促成皿天全方罍器身、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也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每一次文物回归都是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激昂着全体中国人内心的奋进力量。

文物是承载文明的密码。《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呈现了海外国宝从颠沛散失到盛世重光的回归之路,这是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而照亮流失文物的漫漫回家路,尊重文物的生命,守护文物的温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李钊

标签: 珍贵文物 国际公约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