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消息!充分放权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2023-03-07 23:21:36 来源:劳动午报


(资料图)

项目负责人无需编制项目预算说明,经费支出不区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经费调整无需备案……2021年10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自然科学基金全部项目实施“包干制”,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得到再次扩大,两年来,14家依托单位纳入“包干制”试点单位,试点项目1015项,达到在研项目数的25%。

“‘包干制’的充分放权,科研人员可以自主决定经费使用,而且试点的单位和项目科研人员从编制预算、调整预算的繁琐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有效提高了科研效率,激发了更强的创新活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卢剑是本市自然基金项目“包干制”试点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他对试点带来的“减负松绑”效果有切身体会。

“医学领域研究以人为对象,但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这就需要根据研究进度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卢剑说,按传统的项目管理要求,科研人员要在申请项目经费时,将未来4至5年的所有经费预算按照科研业务费、材料费等细目分门别类编制。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案调整会与经费预算使用存在冲突。“包干制”打破了这一障碍,经费使用更加灵活,科研人员也从各种报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突破科技难关。

以购置科研设备为例,曾经团队需要提交申请、审批、备案,一套流程走下来就要近一个月。“包干制”免去了这些烦恼,由试点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即可。“这充分尊重了科研规律,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让我们能真正按需求为导向,把经费花到需要的地方。”卢剑说。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淳杰就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在一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团队需要购置设备,得益于审批流程的简化,他们赶在设备价格上涨前顺利购进。设备及时到位,也保证了科研进程的推进,在2022年欧洲计算机视觉会议举办的一场比赛中,张淳杰团队以高出第二名33%性能的成绩拔得头筹。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项目经费“放管服”改革,减轻创新主体负担,下一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将对“包干制”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加强服务指导,做好政策解读,支撑全面推行。

□本报记者 孙艳

标签: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