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信外传真情

2023-03-01 20:09:19 来源:劳动午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书信,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成为人与人传情达意、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载体,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曾经鸿雁传情的书信,业已渐渐远离我们的寻常生活。如今,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溯那些尘封已久的长信短札,心头总会涌起一份别样的情感。朗朗春日,悠然摊开资深报人张昌华编著《见字如晤》,随着他的款款书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见字如面的书信时代。

作为从事报业多年的老编辑,作者在组稿、编稿的过程中,有幸结识了巴金、冰心、钱锺书和苏雪林、柏杨、林海音,以及顾毓琇、夏志清、聂华苓等一大批现当代作家。通过你来我往的书信交流,作家与编辑就创作和出版上的事宜,展开了一场场你问我答式的编读互动,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相互说服,每每达成一致的意见,让一本本好书应运而生。

感念于作家们的辛勤付出,更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作者在整理这些信笺时,优中选优,精心遴选出45人,合计300通书信,最终汇成了这本厚重的《见字如晤》。本书分甲、乙两部,甲部多为作者与作家在成书过程中所进行的相关学术探讨,涉及张允和、萧乾、季羡林、黄苗子等文化名人。而乙部则多为作者为作家撰写小传时,在与作家后人的笔谈中,所留下的一些颇具人文价值的信史材料,主要由宗璞(冯友兰之女)、周海婴(鲁迅之子)、舒乙(老舍之子)等名士的后代所写的书信组成。全书从汉语拼音的创始人周有光始,封笔于著名诗人邵燕祥止。书信中的主人公,也即每一位与作者通信的作家们,他们的创作实力都不尽相同,写作风格也是摇曳多姿,其文学追求和性情禀赋更是千差万别。张昌华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每每以平视的眼光,审视着与众多作家的交往,并以书信为“桥梁”,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力求真实再现这些作家们的艺术生活。

赏鉴着这300通书信,宛如走进了缤纷的文学长廊。这些神采飞扬的信笺,每一封都凝集着作家们的心血和汗水。虽然笔墨铺陈之际,他们主要谈的是自己的作品,涉及的是笔下众多的各式人物,探讨的是创作的艰辛和缘起,以及个别字词的悉心修改等等。但透过这封封笔笺,依然能够从中一窥作家们的艺术哲思,不时感怀于他们朴实真切的用心、用情书写。

每一通书信,就是一扇连通世界的窗口。推开这扇窗,我们不但能领略到作家们意蕴丰赡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能管中窥豹地一睹纷繁时代的灿漫烟火。“小小书信传真情”,书里信外,这些作家、艺术家们,纷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化身为社会的代言人,倾情讲述着耳闻目睹的亲历故事,用动人的笔墨,描摹着时代的风云变幻,颂扬着尘世间的人情冷暖。

人常说,见字如面。让我们借用这本书,感受书信应有的魅力,以及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

□刘小兵

标签: 的创始人 客观公正 管中窥豹

回到
顶部